無論祖先來自何方,每個華人都把農曆新年視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。這個喜氣洋洋的歡樂時刻,更是與家人、朋友團聚的好時光。農曆新年的來源,有根據,且豐富而多采多姿的傳說可追溯到幾千年前;其中最有名的就是「年獸」的傳說。「年獸」是一個殘忍兇猛的野獸,古代人相信「年獸」在除夕夜時會出來吃人。傳說「年獸」極懼怕紅色、火光及吵雜的聲音,人們就在門上貼著紅紙條,並整夜點著火炬、燃放炮燭,來避開「年獸」。到了第二天一大早,「恭喜」之聲不絕於耳,空氣中瀰漫著打敗「年獸」勝利與重生的喜悅。
臘月二十四日送灶以後,過年的氣氛一天比一天濃厚,家庭主婦開始在住家四周張貼寫著吉祥話的「春聯」。人們也喜歡把方形的春聯貼倒,因為「倒」是「到」的同音異義字;因此,貼反的春聯象徵著春天及財富的到來。
長年居住在外的遊子,會在除夕夜之前趕回家,以便與家人共進豐盛的年夜飯。這個時候,家人會把裝滿錢的紅包送給家中的老人與小孩;也會全家人一起守歲來迎接新的一年。相傳守歲可以為父母親增壽,因此除夕夜通常都是徹夜不眠、燈火輝煌。
大年初一的第一件事是祭祀祖先、敬拜諸神,之後家中的年輕人必須跟長輩「拜年」。當天另一個重要活動,是穿上新衣走訪親朋好友,並祝賀「恭喜發財」;此時,也是一個和解的好時機,所有的新仇舊恨都必須在年節時分暫擱一邊。而新年假期中另一個特殊景象就是舞龍舞獅。
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。假如是新婚夫婦,丈夫必須伴隨妻子返家送禮。根據一個有趣的傳說,大年初三是「老鼠娶親」的日子,入夜以後,家家戶戶必須早早熄燈就寢,以便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;此外,人們並在家中各處灑鹽、米,稱為「老鼠分錢」。
大年初四,所有的歡樂趨於平靜。當天下午,家庭主婦準備祭品迎接灶神及他的隨扈從天廷返回。灶神的歸來象徵著自由的結束,生活的一切又要回到神明的監視下。因此,我國有句俗諺:「送神永遠不會太早,迎神永遠不會太遲。」
大年初五,新年的慶祝活動已接近尾聲,大夥返回各自的工作崗位。供桌上的供品都被拿下來,生活也漸漸恢復正常。大年初九,是玉皇大帝的生日,所以人們會在庭院或寺廟的中央準備祭品為玉皇大帝慶生。
就如同其他的節日般,食物在春節期間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;春節的飲食習俗除追求色香味俱全以便犒賞自己及家人,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祈福並討個好兆頭。舉例而言,在除夕夜的年夜飯中,魚是不可或缺的重頭戲,因為魚象徵著「年年有餘」;韭菜則代表「永久」;蘿蔔有「好運」的意思,而魚丸及肉丸則代表「團圓」。此外,年糕意味著「步步高升」,水餃則因為形狀像金元寶,春節吃水餃意味著為來年累積財富。
除夕的前幾天,遠赴他鄉工作及求學的遊子開始計畫著歸鄉的日期。為避免在返鄉途中遇到塞車,人們通常會提前啟程。運送返鄉旅客的火車、巴士及飛機總是班班爆滿。無論社會如何變遷,這個與家人團聚的觀念,仍然在新年慶典活動中占著最重要的地位。 因此,無論旅程如何的勞累,一旦與家人團聚在桌前享用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年夜飯時,所有的不便與辛勞都是值得的。
Chen Hon Kong has read your blog!!!
ReplyDelete嗨。。我来了。。新年快乐。。你的文章不错。。^^
ReplyDelete